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项羽的故事解析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项羽的故事解析

刘邦项羽的故事解析

一下分析。

1、项羽残忍好杀,而刘邦却有长者之风

项羽是绝对的战神,他勇猛过人,在冷兵器时代,他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刘邦经常败给他的原因。但是项羽却过分残忍。比如项羽在进攻襄城的时候,甚至对襄城进行屠城,城中的军民一个不留。项羽打败章邯和王离率领的秦军,逼迫他们投降,然后他又让秦国的降兵转回头去攻打秦国。但是当他发现秦兵人数太多,很难节制的时候,居然就把二十万投降的秦兵活埋了。

所以楚怀王的手下都建议派刘邦先进入关中,而不是派项羽,称刘邦有长者之风,而项羽却残暴嗜杀。刘邦得以最先进入关中。进军途中,刘邦严令部队不准掳掠,进入咸阳,他接受了子婴投降。对秦朝府库中的所有珍宝财产,全部封存,秋毫无犯。刘邦原本喜欢美女,这时候他也极力克制,一个美女也没有占有。他还跟三秦父老约法三章,使战乱后的秦国故地秩序井然,他一下子就赢得了民心。相比之下项羽却是另一种做法,他一路屠杀,进入咸阳,他杀了秦王子婴,并火烧秦宫,大火一直烧了三个月不灭。他烧毁的何止是秦王的宫殿,更是百姓对他的期望。

楚汉最后一战,项羽败逃的时候,只带着一百多骑兵。在阴陵,他和部下迷了路,就问一农夫,农夫故意给他指错道,让他的部队陷入沼泽之中,使汉军得以追上他。他之不得人心可见一斑。所以,可以说项羽最后是栽在了这个老农的手里。项羽和刘邦,一个失民心,一个得民心,双方的胜负已经有了答案。试想,一个残暴的项羽跟一个宽仁的刘邦放在一起,老百姓会选择哪一个?

2、项羽只有匹夫之勇,而刘邦的智慧却能甩他几条街

项羽力能扛鼎,其神勇千年不一遇。他带兵打仗也勇猛异常,他曾创造过巨鹿之战的奇迹,也曾以三万精兵打败刘邦五六十万大军。但项羽却有勇无谋,比如刚入关中的时候,项羽有四十万兵马,刘邦只有十万人,实力悬殊。范增献计给项羽,让项羽趁机灭了刘邦,项羽当时接受了范增的建议。但是当刘邦到鸿门向他谢罪之后,他就放弃了这个计划,错失了消灭刘邦的良机。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就是不听,他更是放弃了一个不费力气除掉刘邦的绝佳的机会。反观刘邦,却是另一种情况。刘邦在自己处于弱势的时候,不惜向项羽低头谢罪。一旦他羽翼丰满,就会向项羽发动攻击。他善于把握时机,总是进退有据。

在向关中进兵的途中,在包围南阳郡的时候,南阳郡守吕齮派出门客陈恢跟刘邦谈判,告诉刘邦,如果刘邦硬要强攻,一时很难攻下南郡,就会耽误进入关中的时间,而如果放弃南阳向关中进兵,南阳郡就会派兵追击,他建议刘邦不如招降吕齮,授予他官职,这样刘邦不仅不会消耗兵力,还会接收南阳郡的守军,增强自己的力量。刘邦当即接受这个建议,并封吕齮为殷侯,开创了“和平解放”的先例。之后刘邦再向西进兵,很多郡县望风而降,甚至连高武侯鳃和襄侯王陵也向他请降,刘邦全都欣然接受,他不费刀兵,使自己的力量迅速壮大。项羽虽然也曾接受过秦兵的投降,但他后来却把降兵坑杀了。

3、项羽有了好处独占,刘邦却跟部下利益均沾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大宴群臣。席间刘邦对臣下们说,今天大家都说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呢?高起和王陵的回答还是很有道理的,他们说,刘邦攻占土地城池,就把它们分封给功臣,而项羽却有功不赏,占领了土地喜欢独吞。应该说这个总结还是很有道理的。刘邦不仅在夺得天下之后封王封侯,而且在战争年代也是随时封赏。比如刘邦跟项羽划定了楚河汉界以后,接受张良、陈平的建议,发兵攻打项羽。刘邦曾经跟彭越、韩信约定夹击楚军,但是彭越和韩信却没有按约定出兵,刘邦因此吃了败仗。刘邦于是问计于张良,张良建议刘邦给彭越和韩信增加封地,刘邦依计而行,彭越和韩信果然出兵攻打楚军。相比之下,项羽的手下虽有大功,但项羽却迟迟不予封赏。

刘邦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深知物质刺激的意义。在项羽穷途末路的时候,他悬赏捉拿项羽。为了封赏,多少汉军将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项羽还是在物质鼓动下的汉军的洪流冲击之下,绝望自刎。

4、项羽刚愎自用,刘邦却从谏如流

项羽本来智谋不高,却又喜欢专断,范增给他出的好主意他又常常不用。而刘邦本来就长于谋略,手下的好建议他总是采纳。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单是张良一人给刘邦出的主意就举不胜举,这里就不再赘述。

5、刘邦人才济济,上下一心,项羽虽有人才却用不好,而且离心离德

刘邦手下有三杰:韩信、萧何和张良。这三个既有能打的将军,又有一个好后勤,还有一个天才的谋士。刘邦手下的战将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人的积极性都被刘邦调到起来,他们全心全意为刘邦打江山。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刘邦让陈平略施小计,项羽就不再信任范增。项羽手下也有一些能打的将军,但是他对他们却不信任,最能打的钟离眜,因为受项羽猜忌,在项羽垓下被困的危机时刻,离开了项羽集团。

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范增安排项庄借舞剑刺杀刘邦,项伯却保护刘邦,最终让刘邦逃脱。项羽集团完全是离心离德,形不成合力。而刘邦集团武有樊哙勇闯宴席,威慑项羽,文有张良,筹划逃脱计策,帮刘邦安全脱身。刘邦集团是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鸿门宴可以说是两个集团争霸的一次预演,项羽的失败早已埋下了伏笔。

6、刘邦输了,能从头再来,项羽却输不起

楚汉之争,起初刘邦处于劣势,双方作战虽然互有胜负,但前期刘邦却是败多胜少,有好几次刘邦几乎陷入绝境。刘邦被围荥阳期间,亏得纪信化装成刘邦,向项羽诈降,他才得以带领几十骑逃脱。彭城之战,刘邦只带十几骑逃走。但刘邦能输得起,他输光了可以从头再来,重新跟项羽争斗,因为他有个了不起的后勤部长,帮助他重新招募新兵,押运粮草。而项羽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只有一次大败,就是在垓下。但是这一次失败,他的意志就被彻底击垮。他其实是有机会乘船度过乌江重头再来的,但是他是个输不起的人。他一生只输了一次,却输了个精光。

在战术上,刘邦常常输给项羽,但刘邦却凭着上述几个方面的优势,逐渐做大做强,终于灭了项羽,成为大汉天子。认真研究一下这段历史,对于刘邦的崛起,项羽的覆灭,不应该感到惊奇。那决不是如项羽所说,是什么天意,而完全是人力所为。

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

一开始的时候,项羽与刘邦是合作伙伴,他们一同推翻秦。之后,项羽称霸,刘邦野心颇大,不愿成服于项羽,便在自己的封地上苦心经营。时机成熟之后,楚汉战争也就爆发了。项羽从一开始的利势渐渐走向衰败,而刘邦则相反。刘邦用各种手段,经过几番周折努力,将善战的项羽打败。最后,项羽被逼得乌江自刎,而刘邦称帝了。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乘机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争随之爆发。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的时候,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和项羽的经典故事

被称为《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故事,也是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的重要来源。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个平凡的农民出身,凭借着他的勇猛和智谋,最终打败项羽,进而开创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汉朝时代。
项羽是楚汉战争中代表楚国的将领,号称“霸王”,他颓废放纵,享乐主义,最终被刘邦打败,自刎而死。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而且也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不易。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及人物形象

历史上刘邦是打败项羽,夺得天下,但是后世崇拜项羽的勇猛,不喜刘邦的狡猾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与项羽发生了什么故事150字

鸿门宴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

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

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

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

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20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

评论列表(3条)

    联系我们

    邮件:邮件:kez888@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3: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