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事件始末 俄乌战争始末

乌克兰事件始末 俄乌战争始末

俄乌战争始末

1、起因

2014年4月,乌克兰东南多个州地区,当地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亲俄势力在俄罗斯政府的煽动下爆发示威抗议运动,抗议乌克兰亲美势力政变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而乌克兰亲美势力与极端右翼分子则镇压示威者,尤其在西南敖德萨地区,制造流血事件,导致50多名俄族示威者死亡。

2、经过

2014年1月19日基辅曾发生反政府骚乱,但规模和激烈程度远不如这一次。在乌克兰反政府抗议者2月16日撤离他们占领的基辅市政府大楼以及几个州政府的办公楼后,乌克兰总检察院宣布议会2014年1月29日通过的大赦法自2014年3月17日起生效。

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明斯克协议签署以前,乌克兰武装部队和东乌地方武装在乌克兰东南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持续交战,乌军在早期战斗中接连遭受巨大损失并撤退,东乌地方武装现控制着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的大部分地区。

2015年6月6日,在经历短暂平静之后,乌克兰东部地区日前再度爆发激烈冲突,明斯克停火协议遭到破坏。

3、现状

乌克兰这场愈演愈烈的国内政治危机再次深刻地折射出后苏联时期国家身份认同的困境,即到底是选择欧洲认同还是欧亚认同。历史上受天主教文明和欧洲影响颇深的西乌克兰地区与作为“小俄罗斯”的传统俄国影响占绝对优势的东部地区的认同对立迄今未能解决。

扩展资料

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接壤,西部紧邻欧盟国家。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2005年年初上台后,奉行“疏俄亲欧”的外交政策,极力追求加入北约,并在天然气过境、黑海舰队驻军、边境划界等问题上多次与俄罗斯发生激烈争执,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僵局。

乌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就任前后则多次强调,俄罗斯是乌克兰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之一,乌克兰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与俄罗斯在所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

2014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两国关系恶化。2014年06月08日乌克兰新任总统波罗申科称永不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领土占领。

乌克兰事件始末

克里米亚危机始末

克里米亚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影响着乌俄关系的顺利发展,是困扰乌克兰的难题之一。这期间,乌克兰政府一直在寻求解决克里米亚问题,但收效不大。克里米亚的分离主义愈演愈烈。1995年3月,乌克兰中央为加强对克里米亚的控制,防止“发生原苏联很多动乱地区出现的情况”,先后废除克里米亚宪法和撤销克里米亚总统设置,并下令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置于乌克兰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之下。克里米亚的局势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克里米亚半岛

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是前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克里米亚曾是俄罗斯的领土。1783年并入俄罗斯版图,1954年以前一直受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俄罗斯议会曾于1992年5月21日单方面通过关于废除1954年2月决议的决定,1993年5月9日又通过关于收回克里米亚的重要海军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市的法令。乌克兰总统、议会和中央政府均指责俄议会的作法是干涉乌克兰的内政;一再重申克里米亚是乌克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俄方不便公开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但也不愿放弃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俄议会中有一部分人一有机会就对克里米亚提出领土要求,这对俄总统和政府的立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乌俄分割黑海舰队的谈判中,俄方始终坚持俄海军单独驻守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俄方对克里米亚的态度得到了克里米亚亲俄分离集团的响应,他们依仗俄议会中的支持力量,与乌克兰中央抗衡,自行其事,令乌克兰中央感到十分棘手。

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主张回归俄罗斯的分离集团活跃,对乌克兰的民族政策十分敏感,这是导致克里米亚政局动荡不安的症结所在,在克里米亚的人口构成中,俄罗斯族人占一半以上,乌克兰人是少数民族,因此,俄罗斯的文化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居民只讲俄语,听俄罗斯广播,看俄罗斯的电视,仅有7%~9%的克里米亚人看基辅电视台的节目。克里米亚发行的俄文报刊比乌克兰文多20倍。

克里米亚居民对乌克兰领导人的不满情绪在克里米亚亲俄派的鼓动下,演变成一股回归俄罗斯或者独立的潮流,分离运动愈演愈烈。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通过独立法令和克里米亚宪法,后在乌克兰议会,总统和政府的三方压力下,克方作出让步,1993年克里米亚俄族人提出脱离乌克兰问题; 1994年1月,亲俄派代表梅什科夫打着独立、回归俄罗斯、抵制“乌克兰化”的旗帜,当选克里米亚首任总统,并实行与乌克兰中央相抗衡的政策。

另外,1944年,被斯大林政府以“同希特勒占领者相勾结”的罪名强迫迁居他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乌克兰独立以后大批返回克里米亚。2014年,约20万鞑靼人散居在克里米亚周围的自建住房里,这无疑是引起克里米亚社会进一步动乱的隐患.同时,他们与俄罗斯人的矛盾甚深,使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化。

克里米亚领导层矛盾激化,政权机构无法正常运转。克里米亚曾更替5届政府,无一届政府能够真正开展治理半岛的工作。尤其是1994年1月梅什科夫任克里米亚总统以后,不断加强总统权力,引起克里米亚议会的不满,双方矛盾加剧。2014年9月,总统和议会在任命行政领导人问题上发生分岐,议会为遏制总统权力,通过修改《克里米亚政府法》,将克政府权力置于议会领导之下,总统认为议会的行动是一场政变,并指责议会受黑社会操纵,宣布解散议会,成立宪法委员会,后因克里米亚议会得到了乌克兰议会的支持及克里米亚总统卫队倒向议会,梅什科夫败北。实际上,议会已把总统架空。

2014年1月,梅什科夫复出,继续与议会对立,指责议会是黑社会犯罪集团的同伙,妨碍他治理克里米亚,致使半岛的经济一坏再坏,并再次向克里米亚居民许诺实行双重国籍和卢布区,希望选民支持他夺回权力。

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

经济和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是引起克里米亚动荡的直接原因。由于历史上克里米亚曾先后隶属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所以克里米亚的经济生活和生存条件均高度依赖于俄乌两国,这是克里米亚经济的一大特点。

俄乌克里米亚之争

克里米亚经济的支柱行业是军工产业、旅游业和农业。

①军工产业。克里米亚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有众多的深水良港,曾是前苏联的军工造船基地。在克里米亚的刻苏、费奥多西亚、塞瓦斯托波尔等地均建有大型造船厂,在辛菲罗波尔设有无线电厂。

据统计,克里米亚几乎有一半居民从事军工造船行业。这一行业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生产,近70%配套产品来自俄联邦和前苏联其他共和国。苏联解体以后,军工生产萎缩,这些企业陷入困境,加之一体化生产的经济体制被打破,新的经济关系没能及时建立,这对克里米亚经济是致命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领导人均未拿出行之有效的经济转轨方案,致使克里米亚经济连年滑坡。

1994年,克里米亚的工业生产下降27%。1995年1、2月,工业生产下降30.1%,超过了乌克兰全国下降水平14.1%,岛内有76.2%的工业公业减产。

②旅游业。克里米亚是著名的疗养旅游圣地。旅游业曾是克里米亚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之一,克里米亚每月财政收入的35%由旅游业提供。为发展该地区的旅游业,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每年向克里米亚大量投资,其中俄罗斯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45%,乌克兰占30%,其他各加盟共和国占25%。经过多年的建设,克里米亚的旅游服务设施齐备,所建宾馆饭店可同时接待数百万名游客。

乌克兰独立以后,经济困难,对克里米亚的财政投入急剧减少,加上克政局不稳,经济恶化,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据乌方报道,1993年到克里米亚来休假的人数比两年前减少10倍,1994年只接待了往年游客的1/4。

③农业。克里米亚的农业生产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当地居民和旅游人员生产食品,二是生产外销产品。

如在苏联时期,克里米亚每年向俄出售30%的葡萄、40%的葡萄产品,37%的其他水果和罐头食品,向乌克兰出售上述产品分别为17%、20%、20%。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克里米亚的经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是苏联一体化经济制度的产物,其独立生存能力很弱,很难承受苏联解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目前,克里米亚农业急剧萎缩,所生产的食品只能满足克里米亚城市居民需要的30--3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已降至乌克兰境内的最低水平。伴随着生产大幅度下降而来的是大批人失业,目前,克里米亚的失业人数高达11万人。

乌克兰事件始末

(245)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

评论列表(3条)

    联系我们

    邮件:邮件:kez888@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3: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