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写竹的诗 郑板桥咏竹诗十首

郑板桥写竹的诗 郑板桥咏竹诗十首

郑板桥咏竹诗十首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以下是郑板桥咏竹诗十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清代:郑板桥《题画竹》

释义:秋风昨夜渡过潇水湘水,惊动石头,穿过树林一贯发狂。

2、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清代:郑板桥《题画竹》

释义:只有竹枝浑然不怕,挺身而出与狂风搏斗。

3、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清代:郑板桥《竹 》

释义:世上人都爱栽花,只有老夫我爱栽竹。

4、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代:郑板桥《竹石 》

释义:不需要每天报平安。曾见过它清风一般高洁的情操。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代:郑板桥《竹石 》

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代:郑板桥《竹石 》

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7、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清代:郑板桥《予告归里》

释义:写出一枝清瘦的竹竿,在清风潇潇的江上做钓鱼竿。

8、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清代:郑板桥《效李艾山前辈体 》

释义:清风何必自己寻路,寻到青竹梧桐中。

9、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清代:郑板桥《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

释义:写出来的竹柏没了颜色,卖给东风不合时宜。

10、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释义: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拓展资料: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写竹的诗

郑板桥的竹石全诗

原文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3、简析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郑板桥写竹的诗

郑板桥竹石诗原文

竹石

郑燮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郑板桥写竹的诗

郑板桥七言咏竹原诗

 郑板桥(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郑板桥写竹的诗

郑板桥写的竹子的诗句

1、《竹石》

【清】郑燮(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新竹》

【清】郑燮(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郑板桥写竹的诗

(118)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

评论列表(3条)

    联系我们

    邮件:邮件:kez888@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3: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