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短篇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短篇故事

三顾茅庐短篇故事

三顾茅庐是三国时期的佳话,当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连续三次去造访诸葛亮的宅邸。诸葛亮在感受到刘备的诚意后,和刘备畅谈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在刘备的诚恳请求下,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山辅佐当时势力最小的刘备。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有一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意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故事很精彩。

  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一天,徐庶向刘备推荐了一位天下奇才诸葛亮。第二天,刘备和张飞、关羽一起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书童说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回去。第二次,刘备又选了一个好日子,和张飞、关羽又来到诸葛亮的房子前,诸葛亮的弟弟说诸葛亮出去了,刘备知道后并没有生气,又回去了。第三次来的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没有叫醒他,一直等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见刘备这样有诚心,决定帮助刘备,最终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

  这篇故事让我们知道了一个道理:请别人办事一定要有耐心、有诚心,这样才能成功。

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邦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顾茅庐故事主要内容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 三顾茅庐

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故事情节梳理

1、玄德公团队定位切入:

三分天下 占据人和;和东吴孙氏结盟 以北方曹氏为主要目标

2、战略层面

益州天府之国根据地 荆州立足 韬光养晦 等待时机 双向并进 大事可成 汉室复兴

3、战术层面

荆州立足 联吴抗曹 站稳脚跟

进取益州 三分天下 时机双出

4、再补充个人的未确定因素板块

(1)东吴变数 没有从其角度出发考虑 完全自我 包括其内部派系影响到对外倾向

(2)玄德公团队 精英人员可循环发展 尤其是“桃园三结义”的大义和匡扶汉室的大举关系

(3)益州人口地盘等客观因素限制 守成有把握 进取看时机 

三顾茅庐的故事

(196)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

评论列表(3条)

    联系我们

    邮件:邮件:kez888@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3: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